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英王爱德华三世篇(一)

从本篇开始我们要介绍一位新的人物,即CK2 1337中世纪晚期剧本中的推荐人物——英王爱德华三世。因为正是在这一年,英法两家拉开了双方“百年战争”的序幕,因此这个剧本传统上也被叫做百年战争剧本。对于国内玩家来说,很多人通过各种游戏、动画,都对这段历史多少有些了解。不过其中相当一部分,恐怕都是关于后期贞德的。而说起百年战争的起始,则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CK特点的故事。不过其实在以往的篇章中我们也提到了,这两国因地缘等关系长期处于对立之中。百年战争说到底,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本篇的主角爱德华三世,是英格兰连续第三位以“爱德华”为名的国王。他的祖父“长腿”爱德华一世,是13世纪后半重振英格兰王权的强势国王。爱德华一世对苏格兰的战事比较著名,对威尔士的征服我在《威尔士的诺曼入侵》系列里也有提及。不过其子爱德华二世,绝对称不上是位优秀的统治者。最终他被自己的王后和反对派联手废黜,王位随之传到了其15岁的儿子爱德华手中,也就是本篇的主角爱德华三世。那么爱德华三世究竟会像其祖父那样威名远扬,还是会像他父亲那样被人唾弃,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爱德华三世于1312年底出生于王室直属的温莎堡,因此早年常被称作温莎的爱德华。前面开头部分已经说了,这位小王子出自金雀花直系,并且是其父爱德华二世的长子。因此小爱德华在出生后的第12天,就被授予切斯特伯爵的头衔,这也相当于早早宣告了他将来会是英格兰王位的继承人。除了父系的血脉,小爱德华的母系血脉同样值得注意。他的母亲,即爱德华二世的王后伊莎贝拉,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女儿。因此可以说小爱德华集合了英法两家的王室血脉,这也为后面的英法百年战争埋下了一个伏笔。

不过说起小爱德华的父母,他俩之间的关系着实比较复杂。虽然伊莎贝拉给爱德华二世生了四个子女,但是英王似乎更喜欢他的好基友休 德 德斯潘塞。由于对爱德华二世的一系列行为失望透顶,伊莎贝拉的立场从坚定地帮助英王对抗男爵反对派,逐渐开始转为置身事外。然而随着英法两家之间的矛盾再次加深,爱德华二世对伊莎贝拉及其法兰西随从也采取了敌对措施,结果导致他们二人的关系彻底破裂。于是在1325年,伊莎贝拉以作为教宗使者调解英法之间的矛盾为名,趁机带着小爱德华去了法兰西,并拒绝返回英格兰。她还让13岁的小爱德华代替不愿向法王低头的爱德华二世,以阿基坦公爵之名向自己舅舅查理四世宣誓效忠。

毫无疑问,此时的小爱德华完全受其母后掌控,是伊莎贝拉对付爱德华二世的一颗棋子。很快英格兰王后就与流亡法兰西的罗杰 莫蒂默结盟,密谋返回英格兰推翻爱德华二世。不过由于这两人太过高调,很快招致了英王爱德华二世的敌视。英王向教宗约翰二十二世施压,要求教会以通奸罪处理伊莎贝拉和罗杰 莫蒂默,并谴责包庇二人的法王。在绝罚的压力之下,查理四世只得放逐了自己妹妹和他的情夫。随后伊莎贝拉和莫蒂默来到了北方的埃诺,寻求更多的盟友对抗爱德华二世。埃诺伯爵威廉一世就是他们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拉拢这位伯爵,伊莎贝拉甚至让小爱德华与对方的女儿菲利帕订了婚。在威廉一世的帮助下,英格兰王后和她的情夫很快召集了一支军马,打算返回英格兰对抗爱德华二世。

1326年9月24日,伊莎贝拉和莫蒂默带着小爱德华在经历了惊涛骇浪和风暴后,终于重新登上了英伦的土地。他们的军队人数并不多,只有大约1500人,但是其中包括不少曾在英格兰地位显赫的人。这些流亡之人极具号召力,他们可以很快点燃反抗英王的燎原之火。听闻伊莎贝拉和莫蒂默的到来,爱德华二世惊慌失措并不敢正面迎战。英王显然对自身所处的位置并没有什么安全感,他急忙逃到了西边的威尔士山区招募佣兵,只留下看守政【和谐】府守卫王城。某种程度上来说,爱德华二世对于自己不得人心这件事上,倒也算有自知之明。在他离开后没多久,伦敦的市民便于同年10月15号联合起来,摧毁了留守政【和谐】府并杀死了爱德华二世留守的亲信。国内的大贵族们也纷纷加入了伊莎贝拉的阵营,他们带着军马一起参与围攻英王及其宠臣德斯潘塞。于是爱德华二世又试图逃往爱尔兰,但不幸的是糟糕的天气把他吹回了南威尔士。

听闻爱德华二世试图逃往爱尔兰,伊莎贝拉和莫蒂默立刻试图抢占道义的高点,宣称既然英王放弃王位外逃不能保卫其国民,那么就应当让小爱德华代行其头衔的权利。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英伦很多贵族和高级教士的支持,只不过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权利显然是被掌控在太后伊莎贝拉和莫蒂默的手中。而他的父亲爱德华二世则众叛亲离,于同年11月初在逃亡途中被反对派逮捕。随即英王的宠臣休 德 德斯潘塞遭到公开审判,并被指控以一长串非常详细的罪名,等待他的自然只有绞刑+分尸这个最严厉的判决。不过对于爱德华二世来说,显然不能简单以相同的办法处决。毕竟他也是受过圣膏的国王,其神受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按当时的观念理论上只有上帝能够罢黜其地位。小爱德华在贵族们的同意下,可以代行其父的王权,但他终究还不是正式的国王。

于是伊莎贝拉和莫蒂默又开始想尽办法挖爱德华二世的黑料,以此来削弱其王权的合法性,并为小爱德华完全获取英格兰国王头衔铺路。他们宣称爱德华二世不仅仅是个暴君,还是个同性恋,这在中世纪基督教中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到了1326年圣诞节后,英格兰的议会聚集到威斯敏斯特,一同商议如何对待他们的国王。在没有相关的律法、认知和先例的情况下,贵族和主教们要做出决定显然并不容易。不过转过年来的1月12日,议会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废黜爱德华二世,拥立其子小爱德华正式继承所有的头衔和权利。1周之后,贵族的代表将这一消息告知了被押解在凯尼尔沃思的爱德华二世,并警告他如果不主动退位,那么小爱德华也可能失去继承权。无奈之下爱德华二世只得含泪接受了贵族们的要求,随后这一消息被传回伦敦。到了1327年2月1日,小爱德华在威斯敏斯特被正式加冕为英格兰的新王,称爱德华三世。

虽然被加冕为王,但爱德华三世显然还不能真正执掌自己的权利。实际掌控英格兰的,自然是太后伊莎贝拉和她的情人罗杰 莫蒂默。而这俩人刚一掌权,就急于扩大自己的权利。伊莎贝拉不仅收回了自己的嫁妆,还接掌了大量王室领地,一跃成为英格兰最大的封建领主;而罗杰 莫蒂默则在位于英格兰-威尔士边境的老家周围,大肆兼并周围领主的财产。但是在外事方面,太后和她的情人就无法为所欲为了。就在爱德华三世加冕的同一天,苏格兰的军马袭击了边境线最北方的诺勒姆城堡,并不断越过边境进行劫掠。而保卫所属的领地显然是英王的责任之一,不过既然小国王还没有亲政,那么实际掌权的太后和她的情人自然应该承担这份责任。

于是伊莎贝拉和罗杰 莫蒂默带着爱德华三世,动身北上驱逐侵犯边界的苏格兰人。同年4月,他们一行人到达了中部的重镇林肯。在这里又传来了另一个麻烦的消息,法王查理四世将一份近乎羞辱的和约送到了小国王和太后面前。法兰西国王丝毫没有给自己的妹妹和外甥面子,条约不仅将英格兰在加斯科涅的领地压缩到了海岸一带,还要求英王支付5W马克的巨款作为保有这一点点领地的赎金。此时伊莎贝拉和莫蒂默根本顾不上欧陆那边,因此很干脆的就答应了法王的要求。但是他们又怕直接出卖利益会招致英格兰人的不满,毕竟有些英伦领主在海峡两岸都有领地,而且赔款金总还要从臣属那里搜刮,所以两人并没将和约的内容全部公示。

到了5月底,爱德华三世和他的监护人到达了北方的核心城镇约克。期初太后伊莎贝拉打算通过谈判解决和苏格兰之间的问题,因此6月的上半双方之间基本处于停战状态。不过爱德华三世和其他大贵族都反对和谈,和谈很快宣告破裂。毕竟英格兰-苏格兰之间积怨已久,只说这一轮的战事也已经从爱德华一世一直打到现在了,所以英格兰的大贵族们更愿意用武力教北方佬做人。而且一支来自王室准亲家埃诺的援军很快将赶来约克,小国王打算以优势兵力一举攻入苏格兰。但还有一个问题是,至少从“无地王”约翰统治的时期开始,英格兰的本地人和来自欧陆的外来者间同样矛盾重重。这一次也没能例外,很快英格兰人和埃诺人间先争斗了起来,搞得当地民众苦不堪言。

于是在7月1号,爱德华三世和罗杰 莫蒂默起军北上,免得他们闲着去搞事。而太后伊莎贝拉则留在约克,避免深入险地并负责处理后方事物。行军半个月后,英王的军马到达了更北方的达勒姆。他们发现周围的农场冒出燃烧的浓烟,断定苏格兰人的军马应该就在附近,便立即试图循迹追上劫掠者,但是没能成功。无奈之下爱德华三世和莫蒂默只得改变策略,他们转而向海顿进军,并于7月20号跨过边界泰恩河扎营,试图以逸待劳拦截返回的苏格兰人。然而英格兰人空等了1个星期,却连1个人影都没见到。失去耐心的英王只得率军再次渡河南下,并派出斥候四处搜寻苏格兰人的踪迹。不幸的是,一个叫托马斯 罗克斯比的侦察兵被苏格兰人俘虏,为了活命他同意将英格兰人引到指定的位置。

得到斥候带回来的消息后,爱德华三世和罗杰 莫蒂默不知是计,很快在罗克斯比的指引下感到了达勒姆附近的斯坦霍普。苏格兰人确实就在这里,不过他们在老将詹姆斯 道格拉斯爵士的指挥下,已经在河对岸的优势位置构筑好防御阵地。苏格兰人很清楚着急的是对方,英王的军马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将自己围困于此。而英格兰人这边难以跨河对准备充分的阵地发起强攻,只得试图挑衅对方将敌军引至平原地区对战,但苏格兰人完全不为所动。于是双方就这么对峙了3天,直到8月2号深夜,反倒是苏格兰人先有了动作。道格拉斯爵士连夜移营,将军马转移到了更合适发起攻击的位置。不明就里的英王军马于第二天见到苏格兰人有所行动,担心对方逃走急忙在河这边紧追敌军下寨。

然而让爱德华三世和莫蒂默没想到的是,这次道格拉斯爵士不打算再继续对峙。他趁英王立足未稳,当天夜里就亲帅200轻骑渡河发起了突袭。苏格兰人高喊着道格拉斯的姓氏,横冲直撞一路冲到了爱德华三世的帐篷外。英王本人就在帐篷之中,由于绳索被砍断,爱德华三世被倒塌的帐篷盖在了底下。若非手下亲随护卫拼死解救,恐怕英王就要直接被敌军活捉,战争分直接-100%了。虽然英格兰人最终击退了苏格兰人的袭击,但是总共有数百人被杀,士气也一落千丈。

这次劫营尽管不足以对战局造成决定性的影响,心有余悸的爱德华三世却也没法再睡安稳觉了。英王重新安排了哨兵,不分昼夜的盯着苏格兰人的动向,生怕对方故技重施再来这么一出。不过道格拉斯爵士显然也知道没法让爱德华三世连吃两次亏,又坚守了两天后便趁着夜色悄悄撤回了苏格兰。而士气低落的英王及其军马也没有再去追击,灰溜溜地返回约克并直接解散,进攻苏格兰的计划就此破产。

这次失败的战役给爱德华三世这边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毕竟召集并维持一支大军的花费十分巨大,而一场失败的战争意味着花费无从得到填补,很有可能给财政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为了避免陷入破产,英王及其监护人不得不将王室珠宝典当换钱,并从意大利银行家巴尔迪家族手中大举借钱。另一方面,威尔士的反对派派系领袖、格鲁菲兹之子里斯,见莫蒂默外战失败且实力受损,遂于1327年9月再次试图解救被囚禁在伯克利城堡的爱德华二世,但是没能成功。威尔士人和此前多明我会对爱德华二世的救援行动,终于激怒了太后伊莎贝拉和莫蒂默。而就在这次营救之后没多久,爱德华二世被宣称因悲愤成疾死于狱中。随着这一消息传遍英格兰,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广。很多人相信是莫蒂默为了避免反对派系重新拥立废王,于是暗中指派人谋杀了爱德华二世。关于旧王的死法也是越传越离谱,甚至有人说爱德华二世是被烧红的烙铁爆菊而死。只不过这种说法更多的是出于对旧王任用好基友的艺术夸张,事实上所有关于爱德华二世被谋杀的指控都没有直接的证据。

无论如何,太后伊莎贝拉和罗杰 莫蒂默需要通过一些事,来转移人们对爱德华二世之死的注意力,同时提振人们对王室统治的信心。正好此时与爱德华三世订婚的未婚妻、埃诺伯爵之女菲利帕已满12岁,到了可以结婚的年纪。而小国王的婚礼庆典,显然是能个吸引所有英格兰人注意的好选择。于是在同年年底,菲利帕从欧陆来到伦敦,随后又被护送前往北方的约克。到了1328年1月26日,伊莎贝拉和莫蒂默在约克为爱德华三世和菲利帕举行了盛大且奢华的婚礼庆典。之所以在约克举行如此隆重的仪式,显然是为了向北方的贵族和民众宣示王室仍然强大且富有。不过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其实此时王室的财政已经十分困难,太后伊莎贝拉几乎完全是靠巴尔迪家提供的贷款来维持她奢华的牌面。

但是爱德华三世的婚礼虽然盛大,却少了一个本应有的重要环节,那就是新王后菲利帕的加冕礼。显然太后伊莎贝拉还并不打算交出手中的权利,也不愿意就此退入修道院安享晚年。在爱德华三世的婚礼之后,伊莎贝拉和莫蒂默继续在英格兰横征暴敛,作为与爱德华二世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莫蒂默还给自己弄了个新头衔边境伯爵(马奇伯爵,Earl of March),以彰显自己对英格兰-威尔士之间边境地带的统治权。但是他们的统治却越来越不得人心,王国各地骚乱频发,而莫蒂默派出的巡回法庭却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与此同时,另一件对爱德华三世影响重大的事件也已经拉开了序幕。在1328年2月1日,英格兰王太后伊莎贝拉的哥哥、法王“美男子”查理四世病危临终。由于传统的萨利克法规定女性没有王位的继承权,因此他的女儿玛丽不能继承法兰西的王位。虽然王后让娜此时正有身孕且快要临盆,但是查理四世显然撑不到胎儿出生确定性别的时候了。因此法王留下遗嘱如果遗腹子是个男孩,就由他继承王位;如果还是个女孩,那么王位就由自己的堂哥、瓦卢瓦伯爵腓力继承。腓力比查理四世大2岁,父母均出自卡佩旁支,论父系是法王最近的男性亲属。而且除了瓦卢瓦,腓力同时还拥有安茹和曼恩的伯爵头衔,是北法地区最强力的领主之一。此外他还以相貌英俊、骑术高超闻名,十分符合中世纪对优秀统治者的定义。2个月后查理四世的遗腹子终于出生,仍然是个女孩。于是瓦卢瓦伯爵腓力立刻召集早已安排好的贵族议会,在巴黎由议会确认了自己的继承权,并于同年5月29日在兰斯大教堂正式加冕为法王腓力六世。

这次王位继承为后来的英法百年战争埋下了伏笔,不过此时爱德华三世并没有余力去考虑这些。他不仅没有亲政,英王的王位也并不稳固,谈何去争夺法王的继承权。并且腓力六世在继位后,还遣使要求爱德华三世就阿基坦南部和加斯科涅的领地向新任法王宣誓效忠,对此英王只得借故拖延。

到了1329年1月,爱德华三世在英格兰内部的局势变得比之前更糟。以兰开斯特伯爵亨利为首的反对派已经蠢蠢欲动,开始宣称王室的行为违悖了《大》中的内容,从舆论上为武装反叛造势。甚至还开始有传言道爱德华二世其实并没有死,可见人们对伊莎贝拉和莫蒂默的厌恶甚至已经超过了此前被废黜的旧王。眼见第三次男爵战争一触即发,爱德华三世却在差不多整个1329年却都被挡在威斯敏斯特和伦敦城外,无法亲自执掌王权。到了同年年中,在腓力六世第二次强硬的传唤后,年轻的英王不得不于6月6日亲自前往亚眠大教堂,就阿基坦南部和加斯科涅的领地向法王宣誓效忠。如此低三下四的态度在英法之争中并不多见,这其实也说明了此时英格兰的局势十分糟糕。

转过年来,随着爱德华三世的小王后菲利帕怀孕,王室再也不能拖延给她加冕的时间了。于是在1330年3月4日,已经怀孕6个月的菲利帕,终于挺着大肚子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出席已经迟到了2年多的加冕礼。同时在王后正式加冕后,已经年满17岁的英王也到了必须要认真考虑亲政的时间了。而摄政的罗杰 莫蒂默和王太后伊莎贝拉显然不会轻易交权,他们以保卫加斯科涅免遭法王入侵为由,在英格兰各地强征军费。由于爱德华三世在1年前才刚刚就南法的领地亲自向腓力六世宣誓效忠,莫蒂默的说辞显然更多的是其敛财及巩固权力的借口,这样的做法也毫无疑问的再次给他招来了普遍的唾骂。边境伯爵对国内的反对声音十分强势,他以商讨筹措保卫加斯科涅的军费为名,在召开了紧急贵族会议。在广泛的反对之下,这样的会议显然不可能达成协议。不过莫蒂默其实另有所图,到了将要散会之时,他的手下突然向王叔肯特伯爵埃德蒙发起了袭击,并以叛国罪逮捕了后者。随后边境伯爵匆匆主持法庭对埃德蒙进行了简单的审判,就宣称肯特伯爵有罪,判处其死刑并剥夺所有头衔和财产。爱德华三世试图赦免自己的叔叔,但是莫蒂默显然并不打算理会英王的意见,肯特伯爵最终还是身首异处。

莫蒂默对政敌的残暴手段激起了贵族的强烈不满,同时他对英王王权的漠视也使得爱德华三世很不高兴。很快反对派的领袖、兰开斯特伯爵亨利,开始积极说服英王亲自掌权执政。而且随着爱德华三世的长子小小爱德华于1330年6月15日在牛津的伍德斯托克宫出生,英王再不亲政就更说不过去了。于是爱德华三世开始密谋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王权,但是这一计划很快被莫蒂默的探子上报给了边境伯爵本人。于是莫蒂默在诺丁汉城堡召集议会审讯被控告的相关人士,当然这些人中没有人会认罪,就连英王都不得不向议会做出说明声称绝无此事。

不过爱德华三世和这些参与密谋的人很清楚,他们的辩解并没有打消莫蒂默领导下法庭的疑虑,只有提前采取行动才有可能挽回眼下的危局。密谋者的领头人,是爱德华三世的密友、蒙泰古男爵威廉,他很早就作为国王侍从服务于爱德华二世。老国王被废黜后,威廉 蒙泰古继续为爱德华三世效力,并被授予方旗骑士的荣誉头衔,允许其享有持旗领军的特权。在遭到控告后,威廉向英王谏言立刻采取行动,称“把狗吃掉,总好过被狗吃掉”。

于是爱德华三世终于下定决心,同意采取直接行动逮捕或暗杀掉莫蒂默。对于他们来说有利的是,诺丁汉城堡的总管威廉 伊兰德也是他们的同盟者。而伊兰德作为总管对城堡的构造了如指掌,自然也包括通常用来逃走的密道。这条密道一头位于城堡外的河岸,一头直通城堡的核心寝室。这也是在大门被莫蒂默掌控的情况下,唯一能进入城堡的通路。于是在1330年10月19日晚,伊兰德伺机打开了密道的暗门,将威廉 蒙泰古等人放入城堡。随后国王的骑士们冲入大厅,制服了正在商讨该如何处置密谋者的莫蒂默,一并被捕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其他支持者。

王太后伊莎贝拉试图为罗杰 莫蒂默向爱德华三世求情,但年轻的英王显然不会再受其母的摆布。第二天爱德华三世就向全国派出信使,通告边境伯爵已遭到逮捕。而英王从此将遵循法理和理智,以符合自身人君尊严的方式统治子民,并由贵族议会决定所有重要事项。随后爱德华三世将莫蒂默押送往伦敦塔,并召集议会审判已是阶下囚的边境伯爵。对莫蒂默的指控,包括篡权、专政、僭越、贪污、构陷以及谋杀爱德华二世等十四项重罪。对此边境伯爵完全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机会,毫无疑问被宣判所有罪名全部成立。于是在同年11月29日,莫蒂默被公开处以开膛和绞型,尸体还被挂在绞刑架上2天2夜作为警示。

至于自己的母亲,爱德华三世则并没有下重手处罚。不过英王自然也不可能再让王太后伊莎贝拉执掌权利,随即将其软禁于王室所有的几座城堡中,并仍旧给予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随着伊莎贝拉和莫蒂默把持朝政的问题被解决,爱德华三世终于在亲信和贵族的支持下开始执掌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利。不过在年轻的英王面前,还有太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爱德华三世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拉拢英格兰的贵族并稳定内部局势。于是英王开始在英格兰接连召开比武大会,并广邀各路贵族和骑士前来出席参加。虽然这样的活动十分烧钱,但却也是爱德华三世展示自己能够胜任新王的绝好机会。在比武大会上,爱德华三世盛装打扮风度翩翩,与诸侯和贵族谈笑风生,至少也都混了个脸熟。而且新任英王也不时亲自下场,展现自己的武技足以领导群雄。通过这一系列的作秀,爱德华三世很快赢得了许多人的好感,这也为他的统治走好坚实的第一步。

在各方好感度都为正的基础上,接下来爱德华三世做的第二件事,便是在英格兰重新确立律法并做出改革。年轻的新任英王放弃了此前由国王或官主持的巡回法庭,而是在各地设立治安官并负责当地治安。当然王室的最高法庭仍然得以保留,但不再作为处理一般案件的常规机构。即使是一些相对特殊的案件,往往也是由王室指派裁决和听证委员会协助地方治安官办理。随着司法权力的下放及裁决链的缩短,英格兰司法事务的处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从巡回司法事务中脱身的爱德华三世,便将主要精力投入了他要做的第三件事,即率领军马御驾亲征。爱德华三世的第一个目标,是与威尔士隔海相对的爱尔兰。上一次有英王来到这边,还是120多年前的“无地王”约翰。由于长时间的忽视,虽然当地领主名义上还是英王的封臣,但基本处于半自治的状态。于是在1332年夏天,爱德华三世下令筹备一支军马前往爱尔兰,让该地的领主重归王化。不过还没等英王集结好军马物资,就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打断了他的计划,那就是苏格兰的王位争端。

前面提到过,爱德华三世继位之初,曾同罗杰 莫蒂默一起北上打过一次苏格兰,但却被道格拉斯爵士击败,英王还险些做了俘虏。不过此时苏格兰国王罗伯特 布鲁斯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大卫二世此时还是个8岁的孩子,前一年才和自己的王后、英王爱德华三世最小的妹妹琼一起加冕。由于大卫二世年幼且父母双亡,摄政的詹姆斯 道格拉斯爵士和马里伯爵托马斯 兰多夫也相继去世,觊觎苏格兰王位的反对派便开始展开行动。这些叛军主要是当年班诺克本之战后失去领地的贵族,因此他们也被称作“失去继承权之人”。其中的领导者爱德华 巴里奥尔,是被爱德华一世废掉的苏王约翰 巴里奥尔的儿子,他也以此为由对王位进行宣称。而爱德华 巴里奥尔的背后推手,则是与英格兰王室关系密切的亨利 德 博蒙特,他才是积极出资出力并从法兰西请回巴里奥尔的实际策划者。而且亨利 德 博蒙特还是一位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将,他率领的军马在人数占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硬是在都普林之战中大败苏格兰王室的军马,还阵毙苏王摄政马尔伯爵唐纳德。同年9月24日,反对派在斯科恩为爱德华 巴里奥尔加冕称王,但是他们毕竟军力有限,仅仅三个月后就被迫撤出苏格兰回到南方。为了再争王位,爱德华 巴里奥尔及其支持者向爱德华三世求援,许诺事成之后将边境有争议的地区全部划给英王。

对于巴里奥尔和亨利 德 博蒙特的提议,爱德华三世自然十分心动。趁着北境争端再起,英王便索性放弃了进军爱尔兰的计划,打算先取得对苏格兰的掌控,稳定更为重要的英-苏边界。于是在1333年初,爱德华三世将自己的统治重心移到了靠近北方的约克,并开始征兆集结各路军马。开春之后,英王的军马终于开始行动,击溃了罗克斯堡的苏军后开始围攻边境重镇贝尔韦克。而苏格兰这边,则由最新一任摄政总管阿奇巴尔德 道格拉斯爵士领兵前来解围。他是之前提到过的詹姆斯 道格拉斯爵士同父异母的弟弟,由于前任摄政伯斯维尔的安德鲁 穆雷爵士在罗克斯堡和“失权派”的战斗中被俘,他也是刚刚才接手成为大卫二世的第五任摄政。并且在连战之下,苏格兰王室的军力同样不足,阿奇巴尔德 道格拉斯还需要时间重整军马。

同年5月1日前后,爱德华三世将王后菲利帕留在相对安全的班堡后,亲自抵达了贝尔韦克城下。此时失权派和他的先锋部队已经在此呆了将近2个月,围攻的前期工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而苏格兰人的援军还没有就位,只能靠城中的亚历山大 塞顿爵士死守。不过到了6月底城中的守军也坚持不住了,塞顿只得与爱德华三世谈判,请求英王暂缓攻城,并表示如果7月11日援军还不赶到就开城投降,这样也算完成了自己对苏格兰国王的封建义务。爱德华三世同意了这一请求,但要求塞顿交出其子托马斯等人作为人质。而阿奇巴尔德 道格拉斯这边,此时才终于完成总动员并匆匆南下。但是他的目标并不是直接为贝尔韦克解围,而是试图围魏救赵,派先锋突进到特威河以北摧毁了特威德茅斯,并做出要继续围攻班堡的架势。虽然王后菲利帕就在班堡城中,但爱德华三世十分清楚该城守备坚固,苏格兰人在急行军之下不可能有足够的准备进行攻城。而眼前的贝尔韦克城破只在朝夕,换家的战术完全是英王这边有利。

因此爱德华三世完全无视了苏格兰人的行动,也拒绝将其视为对贝尔韦克的增援。由于期限已到,英王下令从塞顿爵士的儿子托马斯开始,每日在城下绞死2名人质。这大大动摇了城中守军的军心,亚里山大 塞顿不得不同爱德华三世达成了一份新的协议,他承诺将在7月20号前无条件投降,为援军的到来拖延最后一点时间。很快这一消息传到了阿奇巴尔德 道格拉斯这边,无奈之下他只得回军北上,指望能够正面击败英王的军马。

如此一来爱德华三世的目的就打到了,他成了以逸待劳围点打援的一方。于是英王的军马在离贝尔韦克西北不远的哈里顿山占好了优势地利,摆开阵型只等苏格拉人自投罗网。到了7月19日,阿奇巴尔德 道格拉斯赶在最后期限之前到达了哈里顿山以西。由于无法绕开爱德华三世构筑好的阵地,苏格兰人只得从正面发起进攻,而这正中英王及其部下的下怀。哈里顿山这一侧地势陡峭,坡下又是一片沼泽地泥泞难行,对于仰攻方十分不利。反观爱德华三世这边则居高临下,正好充分发挥弓手的优势。实际去年在都普林之战中,亨利 德 博蒙特正是以此战术击败了苏格兰人,这次英王同样还是故技重施。

于是爱德华三世将手下军马分成左中右三军,英王本人亲自统帅中军,爱德华 巴里奥尔居左,王叔诺福克伯爵托马斯居右。每队都由步兵组成防线,并由弓手在侧翼组成交叉火力进行掩护,传统的阵前骑兵则由于地形不利而被雪藏。眼见爱德华三世摆出了防御阵势,阿奇巴尔德 道格拉斯为了给贝尔韦克解围,只得硬着头皮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发起强攻。苏格兰人也将军马对应分成了左中右三军,阿奇巴尔德自领左军,大卫二世17岁的外甥罗伯特 斯图尔特指挥中军,马里伯爵约翰 兰多夫指挥右翼。苏格兰人的军马以长枪兵为主,排成阵列行动速度本就不快,山下的沼泽和丘陵的陡坡更加拖慢了他们的脚步,以致其完全成了英格兰弓手齐射下的活靶子,在到达英军防线前就已经损失惨重。马里伯爵约翰 兰多夫的枪阵和爱德华 巴里奥尔的防线最先接战,但也最先溃败;接着是阿奇巴尔德 道格拉斯,他和兰多夫的军马由于侧翼完全暴露,很快便被英格兰人的弓箭逼着向中军靠拢;年轻的罗伯特 斯图尔特虽然英勇地和同样年轻的爱德华三世进行单挑,但还未分出胜负就只得匆匆撤退。眼见苏格兰人败局已定,英王和爱德华 巴里奥尔等人又翻身上马,率领骑兵队从后掩杀逃跑的苏格兰人,也为这场一边倒的战斗画下了句号。

对于爱德华三世来说,此战取得的胜利是决定性的。首先英王的军马以极小的损失,换取了苏军数千人的伤亡,且主将阿奇巴尔德 道格拉斯和另外五位伯爵也当场阵亡,只有罗伯特 斯图尔特和马里伯爵约翰 兰多夫等少数人侥幸逃脱。其次这场战斗也宣告了贝尔韦克的命运,第二天守将亚历山大 塞顿爵士便只得开城投降,随后由爱德华三世任命的总管亨利 德 珀西等人接手此城。最后这场胜利还决定了苏格兰王位的归属,南部低地的领主很快纷纷投向英王,大卫二世也再无力量抵抗英格兰人,很快不得不流亡前往法兰西。眼见局势已定,爱德华三世便动身南下,由爱德华 巴里奥尔等人继续北上接掌苏格兰。返回英格兰后,英王再次开始比武游猎,大肆庆祝在苏格兰取得的胜利。然而爱德华三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英-苏之间的战事其实还远未结束。而且随着英王再一次强势起来,英吉利海峡对面另一个纠葛已久的老对手,也开始展开新的行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